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资料 》 史海撷贝 》
如东地名散谈——第八章(第3节)
发布日期:2017-08-28

第三节  古  墓


如东乃富庶之地,人杰地灵富翁、名人墓地颇多。然而由于多种原因,以古墓作地标存名者极少。尽管如此,人们仍可从中领略丰富的历史内涵。

丁都阃墓  位于环镇西北部,今属掘港街道办事处十里墩村境。此为掘港营都司丁国相之墓。丁国相,江南松江府人,清乾隆五年(1740)任掘港营都司,为官清廉,后病逝于掘港。因家无积蓄,支付不起运棺回松江的费用,家人只得将其就地安葬。时环镇管家园的管维骐、管维骥均崇敬丁都司,闻知此情后,决定赠地一块作墓地。为此管氏兄弟二人即请来风水先生在自家田中选址。风水先生指定墓地后说:“葬此者,家中当出一品官。”丁家千恩万谢,遂将丁都司葬于所选墓地中。因都司又称都阃,故人们即称此墓为丁都阃墓。初葬时,丁都司家人和社会各界对风水先生之言并未在意。后丁都司之子丁朝雄官至福建海坛镇总兵,再升水师总督,果然应了风水先生预言,大家无不称奇。

王泽三墓  位于掘港西郊五里墩,今属掘港街道办事处掘西村境。此墓所葬者王泽三,故名。王泽三,名槐,字泽三,清同治十年(1871)生,原籍四川,幼年随姐移居通州(今南通市)。民国9年(1920),任掘港警察所所长,后升任掘港区区长。在掘任职期间,与人为善,清正廉明,勤于职事,深得民众敬重。一次,王泽三获悉海匪欲劫掠掘港的消息后,不畏风险,亲至海上寻得海匪头子劝阻,使掘港百姓避免了一场浩劫。事后掘港民众敲锣打鼓赠其“泽庇皋东”金字匾额。数年后,王泽三调职他任,掘港民众沿街摆设香案送行。香案上置清水一碗,明镜一面,赞誉其清如水,明如镜。

民国25年,王泽三辞官回掘港定居。民国27年3月,日寇突袭掘港,闯入王宅,问:“大日本好不好?”王泽三避而不答,被日兵打倒在地。王泽三受此打击后一病不起,于是年6月与世长辞。掘港民众怀念这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好区长,遂在掘西五里墩为其筑墓建亭立碑。

灰猫儿坟 位于景安中部,今属河口镇立新桥居委会15组境。据称,当地曾有一地主常穿一身灰色布衣,于是人送绰号“灰猫儿”。民间传说灰猫儿之妻是“招财手”,只要手一抖动,金银财宝便像麻雀般飞来。因此灰猫儿腰缠万贯,田产无数。灰猫儿去世后,家人为其在依河、傍桥、靠路处选择一块墓地,营造了一座大龙圹,墓前立有石人、石马、石香炉。尽管墓地豪华,但人们仍称之为灰猫儿坟。受其影响,墓侧之桥亦被乡民名为灰猫儿坟桥。

任家旗杆 位于双甸镇东约10里处,今属双甸镇镇东村1组境。早年,曾有任姓财主在此建一龙圹,并在墓前竖两根旗杆。旗杆高三丈余,顶端各系旗帜,随风飘扬,十分醒目。久之,人们不称此地为任家龙圹,而名之为任家旗杆。其东侧一条南北向河港即被名为任港河。清光绪年间,有金恒鑫商号在此开设中药铺,兼营川广杂货,生意兴隆。然而乡民从不提及其商号,却以任家旗杆药店相称。

旗杆头 位于于港西南部临近景安交界处,今属河口镇小零村7组境。据称清同治年间,栟茶富豪徐一首家有房屋几十间,金银财宝无数,田地上万顷,有打马到泰州,不走他人田之说。某年,徐父逝世,从本地请来几位风水先生选择墓地,选中于港西南部的一块上上吉地。随即雇请工匠、民工,营造风水。先在北首开挖一条小河,再在小河两端筑起兜宝,最后在兜宝前建起龙圹。墓地完工后,徐一首择吉日安葬先考。所有这一切,都非常顺利,令人满意。

不料数年之后,小零一带传出奇闻,让徐一首十分懊恼。传言说,当地一老妪途经龙圹旁,看见一白色动物,时大似牛,时小如羊,又时而不见。老妪吓得魂不附体,回家大病一场。后又有多人见到此物,疑似羊子精。一波未平,又生一波,又传一条长角巨蟒经常出没墓地。消息很快传遍十里八乡,人们皆视龙圹为不祥之地。徐一首自知众口难封,遂从江南请来风水先生破解此事。这位先生在墓地四周反复察看,琢磨,最后告诉徐一首:“墓地虽好,但龙体不全,恐影响后代”。徐一首更为吃惊,忙请教破解之策。先生轻松地说:“此事不难,只要在墓前竖起旗杆,顶套瓦罐即可,这叫画龙点睛,以补龙体之缺。徐一首大喜,依计而行,在墓前竖起两根高达3丈的旗杆,顶端各套瓦罐。据说,从此两魔遁迹。后来人们遂画龙点睛地名此龙圹为旗罐头。不知从哪年哪代起,“旗罐头”又变成“旗杆头”。

九万宫位于栟茶东南郊,今属栟茶镇三园村3组境。墓主缪九万,明代人,曾任知府之职。因其陵墓较为豪华,故当地人称之为九万宫。九万宫,东南向,占地约40平方米。墓前有五级台阶,台阶后有四柱三门牌坊,高丈六。墓上建有四角亭,亭内立有石碑,可惜碑文已失传。墓地四周苍松翠柏,古榆垂柳,四季郁郁葱葱。有人赋诗赞曰:“春光照河树枝绿,红花沾满细雨声。红枫映照夕阳斜,砌下落梅散浓香。”400多年后的1966年,“红卫兵”摧毁墓穴。据目击者称,打开大墓,可见以青石合缝组成石廊,廊内有高大结实的木质套材。套材内外均贮粘稠液体,似松香桐油煎熬之物,也有中药、水银掺和,以防水、气渗进。套材内还存放着两方墓志和男女木俑,木雕家具、炊具等。最里层才是楠木棺材。棺内尸体未腐,头挽高髻,身穿七领七腰。但使人费解的是,死者双足赤裸,未穿鞋袜。更令人称奇的是,尸体停放于厚板之上,浮于澄清水面,顶至棺盖。这清水实为防腐剂。棺廓既掘,九万宫即不复存。

八字衙门 位于沿南西南部,今属袁庄镇濮桥村境。“八字衙门”,是一座茔圹的名称,坐落在当地姚家庄河北。相传清代此地有一刘姓在外任州官,家境富有。其弟在家仗势欺人,为非作歹,甚至仿刻官印,坑害百姓。当地有一刘姓寡妇,颇有钱财。刘某早就想敲诈勒索,只是一时没有想到合适的主意。一天,刘某计上心来,诬陷寡妇怀有身孕,并私设公堂,将寡妇抓来审讯。不料寡妇性烈,严词斥责。刘某厚颜无耻,嬉皮笑脸地走上前去,轻佻地伸手触摸寡妇腹部。寡妇怒不可遏,毅然撕开衣衫,拿出锋利剃刀,剖腹明迹,当即死亡。时隔不久,刘州官回家省亲,获知兄弟仿刻官印,触犯一官双印的刑律,又惹下命案,遂吞金自尽。消息传出,当地官府立即抓捕刘某。经侦查审讯,罪恶属实,便判处死刑。后刘氏族人为州官筑圹厚葬。茔圹坐东朝西,南北两侧各砌青砖半截垛墙,呈八字型,故被名为“八字衙门”。一般而言,墓地面朝东南,而此圹却坐东面西,实属罕见。州官后人认为,为人在世应面西向佛,积德行善,而不可像其弟那样逞凶作恶。

笔架山 位于双甸南乡,今属双甸镇镇南村4组境。据称,这是数百年前丛家坝大财主丛祯秀的前辈为亡故先人营造的墓圹风水。墓地总名笔架山,共有五部分组成。一,茔地。二,笔架山,建于墓地右前方四十余米。土山呈三尖两凹状,形如毛笔之架,故名。三,阴市路,为位于笔架山以北20米的夹路,充作阴间街市。四,钱兜,即阴市路北20米处的半月形池塘,作亡灵蓄钱之用。五,印章,即在墓地东南40余米处筑土墩一座,形似官印,与笔架山对称。如此布局,别具匠心,寓意子孙均可为官当权,趋利获财,永世兴旺。

东王家坟 位于马塘东北郊,乃王氏祖坟,占地4亩余。墓地前临一条东西向大路,东倚南北向牌楼河。从风水学说,此乃青龙(河道)白虎(大路)之风水宝地,标志墓主人可封荫子孙,确保王氏财源四通八达。大路北侧3丈处竖有两根石柱。两石柱代作牌坊门,故而墓东之河名作牌楼河,大路与河交汇处之桥名作牌楼桥。牌楼桥为如东人所熟知,因为直至20世纪末都是公共汽车的一个招呼站。石柱以北便是坟茔。坟茔占地3亩余,形如月牙,成兜宝状,象征着王家世代钱财满袋而不外流。坟茔背后有一大池塘,名藏宝池,意为王氏财宝之库。坟茔是传统的三茔六葬式,其中正茔最为气派,底部用石板铺就,四周亦以石砌墙;石板底上置条石,棺木即搁在条石上;棺木六面皆用8寸厚的整木板特制;顶部用一块整石板覆盖。整个正茔之外皆用粘土夯实包裹,异常坚固。整个坟茔正面设有石桌、石凳,供王氏后代祭祖时摆放祭品之用。

西王家坟  清王燧之墓地。王燧,乾隆年间人,生于官宦之家。乾隆三十七年(1772)王燧出任“杭嘉湖道”,即杭州、嘉兴、湖州三地区的道台。乾隆四十四年(1779),又任杭州知府。

对于王燧的官品,至今说法不一。马塘民间认为是清官,光绪版《通州志》有因其政绩显著而三代得朝廷封荫的记载,但更有史料证实,王燧为贪官,由此又生出“乾隆三断王燧案”、“腰斩王燧”等史话。据传,乾隆帝曾下旨抄没王燧家产,其执行官曾得王燧资助,即密告王燧舅父。王氏家人便将金银财宝等细软转移,从而免遭抄没。

王燧被斩后,王氏族人不惜巨资建成私家陵园——西王家坟。陵园座落在寺河西侧,今属马塘镇马丰村3组境。陵园占地3亩,坐北面南。陵园南端有13条田埂,称作十三金槛。金槛以北耸立着一座石砌牌坊,大气磅礴。穿过牌坊,便是一条笔直甬道。甬道两侧每隔丈余便有一对石雕,依次为石人、石马、石狮、石羊。石雕大于实体,线条粗犷,造型夸张,形神兼备。甬道尽头才是坟茔,为一茔三葬,即葬有王燧及一妻一妾。据王氏后人透露,这仅是一座空坟,内中并无王燧尸骨。另据马丰村老人孔子明说,东王家坟才是王燧之墓。其年轻时曾听说王氏家人为王燧收尸时,用琴弦缝合斩断之腰。“文革”中东王家坟被掘时,孔子明赶去观看,果见琴弦仍在尸骨腰部。由此似可证实王燧被腰斩之说。

缪氏二贤墓 位于栟茶镇区西北部的半岛上,今属栟茶镇区境。据称,此墓前的参天古柏间有一条南北向甬道,甬道两侧立有石狮。甬道南端耸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牌坊,上浮雕“缪氏二贤墓”5字。在二贤墓周围还有若干缪氏后人坟墓,故此半岛又名古坟园。“缪氏二贤”,指缪思恭、缪思敬二兄弟。兄弟俩皆出生于栟茶场。元朝末年,缪思恭任地方小官充史令,缪思敬亦为同僚。元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起兵,缪氏二兄弟助元军伐张。后张士诚在苏州称王,二兄弟遂归附之,再后又投奔朱元璋麾下。元至正二十六年,二兄弟作大元帅徐达幕僚,参加高邮之战,歼灭张士诚所部,挫伤其元气。此役是朱元璋结束战乱的关键一战,为其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在高邮之役中,二兄弟作战勇敢,战功显赫,得朱元璋及徐达褒奖。后缪氏二兄弟先后卒于军中,均回归故里,葬于栟茶。

于昭毅将军祠 位于栟茶西南郊,此祠本为栟茶于氏宗祠,后因供奉昭毅将军于光灵位,故名。于光,字德刚,祖籍苏州,元朝晚期随父避乱迁居栟茶。元末,于光加入朱元璋义军,英勇善战,屡立战功,官授指挥使。明洪武二年(1369),于光随偏将军李文忠北伐元军残部,后留守甘肃巩州。是年8月,元军进犯兰州。兰州告急,向巩州求援。于光率部驰援,抵达兰州城下即与元军血战。于光左冲右杀,斩敌无数。经一番鏖战后,于光军将士已伤亡过半。但于光仍毫无惧色,指挥余部冲杀不止。敌酋遂用擒贼先擒王之策,调集大量元军,围攻于光。此时于光已身负重伤,且坐骑也中数刀。正当顽强拼杀之时,马失前蹄,于光翻身落马。于光仍连砍数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被俘。敌酋将于光押至城下高呼:“于光被擒,尔等速开城门归降!”于光大呼:“公等坚守,徐将军大军旦夕至矣!”又转身怒斥敌酋。敌酋恼羞成怒,挥刀斩杀于光。于光壮烈捐躯,城上官兵无不垂泪,奋力御敌。后元军因伤亡过大,被迫撤军。翌年春,朱元璋命徐达为大将,杨文忠为副将,分道北征,一举歼灭元军残部。

于光牺牲后,葬于兰州南部皋兰山下。朱元璋追封其为昭毅将军,祀功臣庙,并以其子于彦真袭职。永乐年间,于彦真奏请朝廷获准,从皋兰山起棺,并扶棺千里归葬栟茶。后地方官每年在于氏祠堂设灵位祭祀于光。由此,于家祠即名于昭毅将军祠。

石头桥  野马口  九人墓  石头桥、野马口两地相距仅20米,位于浒澪西北部,今属栟茶镇杨堡村境;九人墓位于两地以东三四里的浒澪街西首,今属栟茶镇浒澪村1组境。三地均与传说中的传奇式人物相关。相传元末明初,浒澪街西首有一曹姓家财万贯,只是膝下无子。一年,夫人身怀六甲,曹某满心喜欢。夫人临盆那天,满堂生辉,一男婴呱呱落地,声若洪钟。曹某称奇,给儿子取名曹则徐。其时,当地多处草莱未辟,野禽野兽出没。传说尤以一匹野马危害最烈,日夜狂奔不止,踏毁田禾,踢毁农舍,咬伤咬死居民,百姓叫苦不迭,但无可奈何。曹则徐自幼目睹野马横行乡里,立志长大擒拿此马。从3岁起便开始苦练武功,日日搓绳,反复学结“笼头”。妈妈问他为何搓绳结笼头,小则徐答道:“我要用绳子和笼头套住野马!”父母得知儿子有此想法大吃一惊,认为膝下仅此一子,如何做得这等危险之事,于是百般阻挠。但曹则徐坚持自己的意愿,依然如故。日月如梭,转眼11年过去,14岁的曹则徐已长成身材魁梧的大小伙子。一天,曹则徐请求父母道:“请将所有的亲戚朋友请来见证,我略显身手,若全场拍手叫好,你们就得放我出去降服野马,为民除害。否则,我便终身陪伴二老。”父母见儿子心意已决,况且此乃义举,即择日大宴亲朋。宴会那天,高朋满座,酒过三巡,曹则徐令佣人取出一张厚实的大板凳置于宴席东头。他穿过席间,最后快走三步,跃身坐在板凳上。人们只见那凳子四腿已陷入坚硬的泥土中足有尺许,有四位大汉前来费了好大力气才慢慢拔起。满堂亲友见状,先是愕然,继而鼓掌喝彩,皆称小则徐非同凡人。就在一片赞扬声中,曹则徐双膝跪地,向父母辞行。

曹则徐辞别父母和众亲友后,即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绳索和笼头,开始了擒拿野马之旅。其首先直奔西天,在石头山上取了一块巨石,回到浒澪街以西数里处,轻轻搁在一条小河上,即成一座石桥,了却了第一个心愿。后人们遂称此桥为石头桥。架桥毕,他便纵身跃上桥旁的一棵树上,静静地等待野马到来。三天三夜过去,至第四天清晨,野马出现。野马飞奔至石桥头,闻到生人气味,嘎然止步,抬头四望。曹则徐大吼一声,大地颤抖,河水震荡。野马这才发现人在树上,便张开血盆大口,扬蹄跃起,想一口吞下曹则徐。但树高枝密,无法触及曹则徐。野马性烈,狂嘶不已,窜跳不止。曹则徐在树上顺势将笼头引下扣马,但屡试不成。双方相持时久后,野马力乏。说时迟,那时快,曹则徐跃身而下胯于马背。野马经不住这千钧之力,匍匐于地。曹则徐拍拍马脖说:“畜生啊畜生,我奉天意降你,一为民除害,二为保洪武帝,你必随我赴京共保大明!”野马听后,点头臣服,遂驮着曹则徐直奔南京。野马保主心切,日夜狂奔,最后累死在南京城外。曹则徐心痛不已,厚葬野马。后曹则徐入朝统兵,人称曹将军。野马降服,地方太平。人们不计前嫌,盛赞野马忠烈。同时为纪念曹则徐降马之功,将石桥东北20多米处的小河叉口名为野马口。

再说曹则徐入朝为将军后,屡立战功,深得洪武帝朱元璋垂青。天下初定,曹则徐思念双亲,辞职还乡。曹则徐一路风尘仆仆,行至浒澪地界。其时,当地仍是草莱丛生,荒地连片,野兽出没。曹则徐正行之间,草丛忽窜出一只猛虎,迎面扑来。曹则徐毕竟久经沙场,艺高胆大,赤手空拳与之搏击。旷野之中一场人虎大战,势均力敌,杀得天昏地暗。半个时辰以后,曹则徐终将老虎击毙,再次为民除害。当地乡民闻讯赶到时,曹则徐因旅途疲劳,加之鏖战有时,耗尽力气,已口吐鲜血,倒地身亡。乡亲们为失去英雄呼天嚎地,父母为失去独子悲痛欲绝。后乡亲们为感谢曹则徐,同心协力厚葬之,并以虎陪葬。又为防盗,共造九墓,以作疑阵,故名九人墓。传说归传说,但确有曹则徐其人,九人墓亦的确存在。“文革”中,九人墓被毁。

除上述较有名气的古墓外,县地名录还记有沿南东部缪家龙圹,袁庄东北部双龙圹口,浒澪南部龙框(圹)沟,新店中部、桐本南部王家坟,新光东南部商家坟和中部童家坟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