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政协经科组
产业是强国之基、兴国之本。一个国家的强盛与产业紧密相关,一个城市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现代产业体系强有力的支撑。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作为如东来讲,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新格局,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区域竞争中获得优势、赢得主动,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一、当前我县产业发展加快转型
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围绕“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基地”这一目标,大力转方式、调结构,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明显提升。
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去年,我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72亿元,比十一五末增长143.1%;规模工业增加值431.8亿元,同比增长9.7%;工业应税销售收入1011.6亿元,成为南通地区第二个突破千亿大关县份。全年完成服务业投入183.24亿元,同比增长24.3%。
二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按照“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的发展思路,着力推动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初步形成以工业为主导、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一五”期末的12.8∶53.4∶33.8演进为2016年的9∶45.8∶45.2,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下降7.6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11.4个百分点。产业内部开始呈现出高端化发展趋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2.92%,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到24.35%。
三是产业板块有序集聚。按照“企业集中、要素集聚、产业集群、土地集约”的原则,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特色化发展,在沿海500平方公里土地上,科学布局六大园区,重点发展重大临港产业、现代服务业、环保科技服务等非化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旅游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产业集聚发展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沿海地区累计完成千万元以上项目投入近千亿元,占全县的80%以上。
四是产业特色更加凸显。目前,全县初步形成了纺织、化工、机械电子、新能源、光纤光缆、生物医药、生命安防、健身器材、门业、家居等特色产业板块。这些特色产业板块分布在全县各个镇区,既有数镇一品的大块状,也有一镇一品的小块状,既有传统产业的集聚升级发展,也有新兴产业的规模壮大发展。较好的特色产业板块已发展成为优势明显、功能配套、实力较强的各级各类特色产业基地。到目前为止,全县已建立国家、省、市级特色产业基地11个。
二、当前我县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相比,也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缺少顶层设计,产业规划滞后。目前我县产业发展缺少规划尤其是具有前瞻性、科技性、约束性的专项规划的指引,从而形成了重点不明、招引随机、布局分散、重复建设、缺少关联、资源浪费等现象,特别对空间资源的利用,还存在较多不够合理的地方,比如大进大出的风电装备产业,更适合布局于沿海园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的集聚还不够,资源共享利用效率不高等。同时,各镇区未能较好的对现有行业进行细分,到底能做什么?并以此为基础,围绕行业的发展现状、未来方向、重点任务和工作举措进行详细的论证和规划,并以此作为载体配套、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企业扶持的重要依据,集中力量,各个突破。
二是缺少推进机制,政策资源分散。目前,我县在推进产业发展方面缺少相对固定的推进机制。在县级层面未能建立相对固定的考核推进机制,帮助规划编制、产业招商、园区对接、专家邀请、企业服务等。在镇区层面,基层服务组织不全、经费不足、力量不强、结构不优、层次不高,现有力量也因从上到下交办的涉企事项(党建、宣传、环保、安全、法治、平安、农村)等工作牵制,主要精力已严重偏离。在政策层面上,我县创新创业、促进发展的政策较为分散,对产业基地内的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基地内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投入等方面政策引力不强。
三是缺少龙头引领,整体素质不高。集约经营水平比较低,产业层次、产品档次和科学管理水平不够高,创新能力不够强,人才素质跟不上,传统产业板块多,高新产业板块少,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不够扎实。除沿海经济开发区的农药、化工新材料外,我县产业基地大部分是在过去乡镇企业“一镇一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产业水平不高、上下游配套不到位、优势不明显、整体竞争力不强;企业不够大、不够强,缺乏龙头企业(项目)的引领;传统的家族制管理模式较多,企业现代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基地内部公共服务体系不够完善,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公共服务功能不够健全等等。
三、我县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对策建议
面对全球经济大格局和国内经济“新常态”,立足如东产业发展实际,我县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力度,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和模式创新,加快产业向集群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升级,着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形成如东发展新优势。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坚持产业集聚与整合工业园区相结合。围绕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延伸,提高投资密度和集约化程度,对产业集聚度高的园区,要加以重点扶持,鼓励龙头企业集聚,真正使园区成为产业集聚的平台。坚持产业集聚与产业升级相结合。实施“一企一策”,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每个特色板块中选择5家左右基础比较扎实、成长性好的企业予以重点培植,加快这些企业产品品位的提升和产业链的延伸,加速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优势产品群体和一批上下游配套紧密的企业集群。坚持产业集聚与推进城市化建设相结合。引导中小企业向小城镇集聚,有利于提高综合设施利用率,有利于促进二产三产互动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小城镇的品位和知名度。加快以中心镇为轴心的特色产业板块的发展,猛攻产业招商,集聚发展人气,凝聚发展动力。坚持产业集聚与培育专业市场相结合。充分利用市场的集散、信息等优势,拓展特色产业集聚区的的营销渠道,实行产加销一条龙。坚持产业集聚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积极引导中小企业向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环境污染小的方向发展。
二是积极向上对接,优化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建议县委县政府组织专门队伍,结合我县现行产业政策体系,认真研究国省新近作出的特别是十九大之后即将抛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及出台的有关政策(包括“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中国制造2025等),切实调整我县产业发展思路。积极开展产业项目论证,加快推动我县项目库建设,围绕国家战略、优势产业、特色园区谋划一批具有带动性的重大产业项目,主动对接上级相关部门,切实加大政策、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推动重点行业率先发展,加快形成优势产业,带动三次产业全面升级和结构优化,使现代产业体系具有最优配置效率。
三是推进项目建设,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围绕生命防护、健身器材、新型植保等传统主导产业的升级发展,每年集中力量抓好一批产业带动力强、市场前景好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对重点项目,除实施过程中享受优惠政策外,项目建成后,由政府出资予以专项奖励。着眼高端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抓好行业前沿性强、成长性好、附加值高的产业项目的引进和实施。按照“龙头带动、产业配套、上下游延伸”的发展思路,努力打造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智能通讯及电网装备等特色板块。着重抓一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成果转化,锁定“五高产品”(高科技、高附加值、高辐射力、高市场容量和高利润率),进一步挖掘现有重点企业调产扩能潜力。加快实施一批互联网化提升工程,分层次、分行业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促进企业装备升级和互联网化提升,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示范试点,鼓励龙头重点企业率先技改,带头上智能化改造技改项目,加快智能车间的培育和建设。
四是拉长产业发展链条,打造工业经济升级版。以现有产业为基础,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企业,向上下游发展,延伸产业链,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和服务转变,拓展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增值服务,加快实现从生产加工向材料供应、研发设计、品牌建设、管理服务、营销推广等环节延伸。推动服务化模式创新,把更多服务要素融入到加工制造环节,创新多种形式“产品+服务”经营模式。以大项目、大企业为支撑,带动中小企业,形成综合配套,完善产业链;要着力营造发展优势,以产业链作为招商引资的主要手段,积极承接上海、苏南产业转移,吸引境内外资金、技术、人才、产业向产业特色产业板块集聚,补充现有产业链“断链”环节。打破区域和所有制界限,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鼓励企业主动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利用上海的信息、金融、市场、物流、科技、人才等资源,延伸产业链,增强竞争力。
五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发挥我县区位资源优势,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主要是围绕港口、铁路、高速枢纽,LNG、化工、高端装备、纺织、石油机械等行业,以及海鲜等消费品,加快建设大型智能仓储基地、快递、冷链配送、专业物流信息平台、全过程服务等物流业,着力引进一批物流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新兴服务服务业,主要是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孕育、蓬勃兴起的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软件服务、数字文化、供应链等业态;提档升级生活性服务业,主要是围绕小洋口旅游资源、栟茶古镇开发、东湖度假区建设等方面,着力开发创新旅游产品,不断延伸“旅游+”效应,拓展发展融合型产业,谋划发展全域旅游业,从而把如东建设成为立足南通、服务华东、面向世界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城市。